*负载能力:准确计算大单件/整托货物重量,并预留10-20%安全余量。考虑位置。
*工作范围:测量抓取点(输送线/拆盘机)到放置点(托盘/输送线)的X/Y/Z轴距离,确保机器人臂展覆盖所有目标位置。
*节拍要求:明确每小时需要完成的码垛数量(层数/托数),这是选择机器人型号的关键指标。
*工件特性:明确物料尺寸、形状、材质(纸箱、袋装、箱装、桶装、异形件)、码垛层数和模式(标准、交错)。
*末端工具:根据物料选择吸盘、夹爪、混合式抓手,考虑其兼容性、抓取稳定性、更换便利性。
*负载与尺寸:计算工件重量(含抓手)和尺寸(长宽高),确保机器人额定负载和臂展能覆盖所有垛型。
*速度与节拍:确定产线要求码垛节拍(件/分钟或盘/小时),据此选择合适速度等级的机器人。
*垛型要求:明确垛型复杂度(如单列、多列、交错、旋转)、层数、垛盘尺寸及稳定性要求。
*环境适应性:评估现场环境(粉尘、湿度、温度、腐蚀性、防爆要求),选择相应防护等级(IP等级)的机器人本体和电气柜。
*负载范围广:产品线覆盖中小负载(如几十公斤)到重载(可达300公斤甚至更高),灵活适配不同重量规格的箱体、袋装、桶装、板材等物料。
*高速度与节拍:采用伺服控制系统,运动轨迹优化,具备高速拾取、提升、旋转、放置能力,显著提升生产线效率,单循环时间短,满足高产能需求。
*工作范围大:臂展设计合理,工作半径覆盖广泛,能轻松应对不同尺寸的托盘(如1200x1000mm、1100x1100mm等)及垛型要求,适应多样化的生产线布局。